如何帮孩子养成阅读习惯是许多家长都非常关心的一个话题,而前人也的确提出了各种方法,最经典的莫过于“兴趣说”,即首先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也有不少有想法、有学识的家长早早地帮孩子选好了书单,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读完书单上所有的书籍。

不过在做这一切计划之前,家长们可能得先纠正一下自己的观念,说到底读书是孩子自己的事,在孩子接触阅读的初期,有关读什么书,如何读的问题,也应该给孩子一点发言权,毕竟只有让孩子执卷于手中才叫读书啊!
如果想让孩子爱上读书,家长一定要注意几个问题,有些雷千万不要踩。
雷区一 不允许孩子“翻一下就不看了”
孩子选的书,非要逼着孩子读完,这个坑不要踩。见孩子看书看到一半就丢到一边去,家长就会说:“那本书是你挑的,要好好读完啊!”
但是阅读不是这样。有时我们会翻翻书本开头,很快就丢到一边去,几年之后对于接下来的内容感到好奇,于是会重拾那本书再次重读。
或者是我们会喜欢书封的图画,心里觉得:“这本书似乎很有趣。”于是读了几页,结果发现很无趣。这种情况也是在所难免。
所以,孩子“翻一下就不看了”没关系,可以慢慢来,先从感兴趣的来。

雷区二 只追求阅读量,忽略理解深度
表现:家长列书单要求 "每天读 50 页",孩子为完成任务走马观花。
危害:北师大研究:机械阅读导致信息留存率不足 15%。
中考语文改革:新增 "整本书深度理解" 题型,占分 20%。
正确做法:
1.跟孩子制作 "阅读藏宝图"。用思维导图梳理人物关系、情节发展。
2.实施 "5 分钟精读法"。每天选取 1 个精彩段落反复研读。
3.开展 "家庭读书会"。家长孩子轮流分享读书感悟。
雷区三 只看有用的书,忽视兴趣培养
表现:家长只给孩子买作文书、教辅书,导致孩子对阅读产生抵触。
科学依据:脑科学研究:兴趣驱动的阅读能使大脑多巴胺分泌增加3倍。
国际pisa测试:兴趣阅读时长每增加1小时,阅读素养提升7%。
选书策略:"3 2 1" 模式。3 本兴趣书 2 本经典书 1 本跨学科书。
关注 "阅读敏感期":
小学低年级:绘本 童话小说。
高年级:科幻 校园小说。
初中:历史 哲学启蒙。

雷区四 忽视阅读方法,导致效率低下
真实案例:郑州初中生小薇用 "逐字精读法" 读《水浒传》,3 个月才读 30 页,最终放弃阅读。
高效方法:sq3r 阅读法
1、survey(浏览目录)2、question(提出疑问)3、read(精读)4、recite(复述)5、review(复习)
主题延伸阅读:
围绕 "战争" 主题,同时阅读《三国演义》《二战全史》《细菌世界历险记》。
关于阅读,第一步是先让孩子尽情选择喜欢的书,试着拿在手里,这样就够了。所以,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初期,孩子不喜欢的书不看、一本书看得断断续续,都不要当做问题,先让孩子把书拿到手上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