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怕写作文,还跟他们实际缺乏必要的准备和支撑有关系。
不想写作文就和不想登高一样,因为觉得遥不可及,但如果能给初次登高的人一把梯子,总会比让他们自己无头绪地想办法更有帮助。
事实上,总会有一部分学生不仅不怕写作文,还很享受写作任务,那是他们自信自己已经有足够的准备来高质量地完成任务,展示自己的才华。
小学生要写好一篇作文,需要做好以下五项准备:

01发自内心的表达欲望
“我想写”与“要我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体验,前者是积极主动的,后者是消极被动的。
两种不同的心理状态带来的实际结果就是,前者乐写,后者怕写,前者主动找方法找支撑,后者被动等方法等支撑。
做任何事,喜欢的人总会比不喜欢的人更积极主动,更愿意接受挑战,不畏困难。写作文,古人早就说过:“情动而辞发。”
内心有强烈的分享、书写欲望,就是充分做好了写作表达的心理准备,只等着可以“奋笔疾书”了。
小学生写作文,为什么要从他们熟悉的生活、感兴趣的活动和话题入手,就是为了让作文任务与发自内心的表达欲望一致,能相互促进。
02值得信任的表达对象
另一关键准备是要让小学生感受到,写作文是有用的,是有目的的,不仅是因为老师要求写才写的。
“为老师写作文”是一种不安全的心理状态,为自己的需要和自己选定的读者对象写作文,拥有的是安全的心理体验。
同时,这也启发家长和教师,评价孩子的作文,要善于发现亮点,要保护孩子的信心,多鼓励少打压,要主动成为孩子信任的表达对象。

03被唤醒了的表达素材
的确有学生会感觉“没有什么东西可写”,即使是写每天都在经历和创造着的生活故事,也还是有学生一到写作文时,就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可写。
没有什么可写,就是没有做好前期准备,家长和教师还要多帮助孩子发现、唤醒、尝试身边真实的表达素材,让其切身感受素材的选择就在真实生活里。
04足够充分的语言积累
写作文需要足够充分的语言积累,这是不争的事实。可能学生脑海中有一个好故事,情节曲折生动,画面里还有细节,一个人回忆起来还沉浸其中,
可是要讲出来,却找不到与情节、画面匹配的词句,要写下来,就更困难了。学生没有足够充分的语言积累,是写不出好作文,进而怕作文的重要原因。
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孩子的语言积累。丰富的语言积累能确保学生自己表达时可以较自如地从语言库中选择合适的语言材料运用。
语言积累包括具体的字词积累、修辞方法和表达形式的积累,这些都需要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得到落实,词句迁移运用、小练笔、仿写都是积累语言的好方法,课上课下都要做扎实。

另外,语言积累的落实,依赖于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读得多,不一定就会用会写;但读得不多,肯定不会用不会写。
口语表达练习同样重要。家长的关注势必影响孩子的口语表达。作为每天和孩子一起生活的家长,
要多关注孩子平时的话语表达是否完整清楚,用词是否准确,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语习惯。
05满足需求的方法支撑
同样一个活动,有的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开头结尾有设计,中间情节有取舍有详略,越写越有成就感;
有的学生不知从哪儿写起,内容要么简单干瘪,要么冗长无聊,写得痛苦,越写越没兴趣,越写越挫败。
原因是前者有构思布局的方法支撑,后者没有。学习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可以满足学生写作的基本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