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阅读培养,作为一名六年级孩子的家长,我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
回顾这段历程,我发现我曾采用的一些方法,在孩子的阅读习惯养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就来分享给大家。

01 迷茫的开端
该何时开启孩子的知识启蒙?
自孩子诞生,甚至从孕期开始,父母便肩负起养育的重任。饮食起居的照料自不必说,每个家长都竭尽全力保障孩子健康成长。
在子女教育方面,不同家庭各有其道。部分家庭从胎教阶段就开始启蒙,而多数家庭的孩子,知识积累往往始于三四岁。
关于教育的起始时间与内容,没有绝对的标准,初为父母者通常都是在实践中学习,我亦如此。
家长既希望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又担心其落后于人,这种矛盾心理使我在孩子早期教育上一度感到迷茫,难以确定最佳教育时机。
为守护孩子的童真与想象力,我在幼儿园之前从没有强迫孩子学习知识,即便入学后,也未过度施压。
然而,教育环境的竞争态势不由个人意志转移。孩子在幼儿园老师引导下,逐渐对文字产生兴趣。
记得一次外出逛街,孩子指着街对面大声念道:“妈妈,黄(横)店影视城”。孩子的识字量使我惊喜异常。
从中班开始,老师系统开展识字教学,我家孩子展现出惊人的学习能力,在反复指读中快速掌握了大量汉字,并开始尝试阅读简短故事。
如今想来,十分感激幼儿园老师适时开启了孩子的阅读之路。

02 守护专注力的关键
与电子产品的“对抗战”。
把握阅读启蒙时机只是开端,阅读习惯的养成还需多方面努力。
在多媒体高度发达的当下,我有意识地减少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机会,眼花缭乱的游戏和动画片会占据孩子绝大部分的兴趣和精力,一旦深入接触,孩子很可能会沉沦下去。
所以我引导孩子用文字认识世界,关闭电子产品世界的大门。
当孩子发现文字世界的乐趣后,阅读兴趣愈发浓厚。
为此,我刻意将书籍随意放置在客厅、卧室、沙发、餐桌等各处,让孩子随时随地都能拿起书本阅读。这是我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重要举措之一。
03 书籍选择与兴趣的精准匹配
随着识字量增加,孩子的阅读需求逐渐分化。我开始观察孩子的兴趣点,并且结合未来知识体系,提前囤积优质书籍。
无论是《安徒生童话》还是《十万个为什么》,只要她想读,书架上永远“恰巧”有对应的书。
这种“精准投喂”,让阅读从兴趣升级为习惯。

04 识字量的变化
此外,家长的适时辅助也至关重要。孩子从未使用过字典,遇到生字便会询问,我及时解答,帮助孩子扫除阅读障碍。
久而久之,孩子在我无暇应答时,会根据上下文推测生字读音与含义,识字量和阅读理解能力也随之不断提升。
05 阅读的馈赠
从识字优势到终身学习力。
小学后,阅读带来的优势逐渐显现:无需拼音辅助的独立阅读、课堂上领先的读题速度、游刃有余的写作表达……
回想起幼儿园老师的启蒙,如果我当初固执地推迟识字,或许会错过孩子语言敏感期的黄金窗口。
同时,我也真诚地建议家长们不要在购书方面过于节俭。有些书籍即便孩子暂时未读,只要内容有益,终有一天会被反复翻阅。
这大致就是我家“小书虫”养成记,只要家长润物细无声的工作到位了,总有一天,孩子会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喜。花有花期,莫急,让我们细心浇灌、静待花开!
培养一个爱阅读的小孩没有捷径,靠的是父母日复一日的耐心浇灌:营造环境、匹配兴趣、适时引导,播下热爱的种子,终有一天,她会用独立的思想和丰盈的精神世界,回报你意想不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