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背后大脑的“秘密”:大脑亟待练习-凯发国际平台首页登录

news热点新闻

阅读背后大脑的“秘密”:大脑亟待练习

发布时间:2025-05-19 09:53:53 浏览次数:

我们常说,爱阅读、勤思考的人“脑子好使”,阅读真的会对大脑产生影响吗?


那么,对于孩子而言,阅读究竟意味着什么?阅读可以让孩子变得聪明吗?


这种说法到底有什么依据呢?要知道阅读并不像是冰块降温、火中取暖那样,可以很快见到效果,


它更像是一场“水滴石穿”的积累,当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能够实现质的飞跃。这个过程又是如何发生的呢?


01.png


01 阅读是最快的吸取信息的方式,阅读改变大脑


人的大脑神经细胞会再生,所以三岁定终生这种话是不对的。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我们的孩子如果学得慢一点,没有关系。


人家的孩子练一次,我们的孩子可以练一百次,总是能学会的。


大家知道,我们跟黑猩猩98.5%的基因是相同的,有1.5%的基因不同。曾经有一次我们研究所的博士班考试题目就是:


从演化的观点来解释,为什么我们跟黑猩猩的基因只有1.5%是不同的,可是我们和黑猩猩的现状却有如此大的差异?


差异在于我们有文字的传承,我们有阅读的能力,我们是所有动物里面唯一能够享受到祖先智慧的动物。牛顿说,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阅读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你的背景知识决定你所看到的东西。 


阅读会改变大脑,阅读是最快的吸取信息的方式,因为眼睛一分钟看668个字,说话最快一分钟250个字,阅读比说话快3倍。


阅读是让孩子“静下心来”深入看世界,它是孩子智力发展的无限延展。阅读将别人的经验内化成自己的,用有限的生命去学习无限的知识。


那么,如何增加阅读能力呢?大量阅读课外读物才是真正增加阅读能力的方法。


要让孩子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因为凡是走过都会留下痕迹,广泛阅读会促进增加一个人的背景知识,背景知识,决定了你所看到的东西。


脑科学研究发现,大脑的可塑性是终身的,人终其一生不停地因新的经验而重塑他的大脑。


02.png


02阅读可以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0-3岁的孩子对语言的学习是自发的,他们会根据环境的影响和熏陶,自然而然地从模仿中学习语言。但是,孩子在自发状态下学习的语言往往是没有逻辑性的,在表达上会显得很零碎。


比如,一个仅仅依靠环境影响和简单模仿自发学习语言的3岁孩子,在渴的时候可能只是会指着水说“水”。但是同样是3岁孩子,如果经常读书,他就可能会说“我要喝水”。


虽然这两种表述父母都能听懂,在交流效果上看似一样,但实则不然。“我要喝水”这句话从语法上来说已经是一个主谓宾齐全的句子了。


而“水”只是一个字,完全构不成语法意义上的句子。在语言表达的质量上,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


03.png


阅读是语言学习的最佳方法,而0-14岁恰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


经常读书的孩子,语言学习并不仅仅依赖于自发状态下的日常口语学习。


书面语言的规范性、逻辑性比起日常口语要强得多,孩子的大脑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会不断接受到书面语言的刺激。这为他日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而且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他理解世界并以自己的方式重新定义世界的能力。理解和定义,是一切行为的起点。


当然,这个过程的形成并非总是如此的水到渠成,还需要父母及时的引导,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模仿书面语言经常练习说出完整的、有逻辑的语句。


03阅读可以提高孩子的思维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与审美能力


比如,优质的绘本故事不仅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想象力。


当孩子在沉浸在绘本中所描绘的缤纷世界中时,必然会不自觉地对故事情节进行自由地想象和拓展,于是,一颗叫做“想象力”的神奇种子就在孩子幼小的心田里悄悄萌芽了。


不要低估想象力的力量,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决定孩子未来到底可以走多远。


04.png


04阅读能丰富孩子的精神领域


借助阅读,我们发现世界、体验人生、汲取思想与文化,真正的阅读能激起孩子对世界和自己的深思。没有这种体验的阅读,一个人就会受到精神空虚的威胁。


人的大脑并非为阅读而生,把原生态大脑改造成阅读脑需要长达十余年、循序渐进的努力,才能完成。


在对文字刺激的反应和处理过程方面,正在学习阅读的儿童的大脑与成熟阅读者的大脑也大不相同。


阅读是一件需要视觉、语言、注意力、记忆力、感觉脑、甚至运动等各脑区通力合作才能有效完成的脑力活动。


但这种合作能力可不是天生的,是需要后天的锻炼才能成功。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