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为什么阅读要有一定速度
首先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新课标对各个学段的学生的阅读速度有相关的要求:
第一学段(1- 2年级)开始学习默读,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第二学段(3-4年级)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第三学段(5- 6年级)提出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 字;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要想达成新课标中有关阅读方法、速度及阅读总量的要求,势必需要提高阅读的速度。
其次,在实际应用方面也对孩子的阅读速度提出了要求。从应试的需要来看,语文高考改革后单单卷面文字量就从7000字左右增加到了10000多字,将来可能还会有所增加,这对于孩子的阅读速度和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要提高阅读速度,也不能为了提高速度而不顾对文本的理解。提高阅读速度的前提就是学生能充分理解文本,所以与其说是提高孩子的阅读速度,不如说是提高孩子的阅读效率。
二 如何提高阅读速度
01“集中注意力、不停下来、不回读”——快速默读
这是提高阅读速度的最基本的要求。
以往的默读,仅仅是不出声音地读,但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和句子,还是要认真想一想,或是去查一查。
而“提高阅读速度”,就不需做这些细致的字词解读了,遇到生僻的词语,只要不影响读懂文章主要内容,可以跳过,读不懂的句子,也不需停下细细思考,而且,即使读完了还没完全理解,也不去回读。

02连词成句扩大阅读视域,借助关键词句理解内容——扫读
扫读是指对文章内容一目数行、一目十行地扫描,以大容量获取信息的一种快速阅读方式。
扫读不像传统阅读方法那样逐字逐句地来读,而是将眼停的视域尽可能扩大,将几行文字、一段文字甚至整页文字作为每次眼停的注视单位,在快速扫视中获得对文章或书籍的总体印象、整体理解。
当然在孩子阅读时也要适当的指导,比如抓重点段落读,在默读时指导学生学会关注并勾画关键词句,关注并勾画出事情的六要素,以及展现人物的特点关键性的词句,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03带着问题有目的集中读——跳读
跳读是指跳过一些无关紧要的部分而直取读物的关键性内容的一种快速阅读方式。
跳读的具体方法有很多种:
○ 可以根据关键词语的提示阅读,有关键词语的地方大都是阅读者所关心的内容或问题联系最密切的;
○可以重点在篇章的开头、结尾,文中段落的首句或尾句跳读,这些常常是议论性文体的主要观点或论据要点的所在;
○可以沿着情节发展线索跳读,如在记叙文体中情节之外的纯景物、人物的大段静态描写可直接略过;
○可以根据语法结构的提示跳读,通过结构词语的帮助来把握书中的思路,如“由此看来”、“总之”等,快读找到关键性的总结句。

提高阅读速度非一日之功,对“阅读策略”的教学也不是毕其功于一“课”。从有所认知到养成习惯,最终形成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阅读速度的提升,不仅需要方法的指导,也需要持续的实践,生活中、阅读时反复运用这些方法,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才能得到双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