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招:我喜欢,我选择
很多爸爸妈妈往往很困惑,不知该为孩子选择什么样的书。有一招非常简单:选择大人自己喜欢的书。
有人曾问:“我喜欢《红楼梦》,难道可以给孩子读这本书吗?”我的回答是:“为什么不可以呢?”
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如果你真诚地喜爱着《红楼梦》,那么就在给孩子大声朗读中将这种快乐和热爱展示给孩子吧。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我们当然还需要为他选择适合的食粮:文学的、认知的、科普的、益智游戏的等等。
大人仍然可以遵循“我喜欢、我选择”的原则,因为亲子共读是大人和孩子一起做的事情,不能总“亏”着大人呀,那样孩子也会渐渐感到无趣。
英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c.s.刘易斯有一句名言:“仅仅是让孩子们喜欢的故事还不是最好的儿童文学。”所以,如果一本童书不能唤起你的喜爱和敬意,它未必是一本好书。

第2招:边读边玩
俗语说:“生个孩子要疯三年”。对于孩子来说,阅读本来就是一种游戏,文字、图画与相关的声音、触觉,演化成有趣的故事和千奇百怪的知识,这简直就是奇迹!
只要你愿意,完全可以把教育中的阅读变成“疯读”。最常见的玩法有角色表演、画画、做手工等。只要大人“疯劲”十足,肯定能创意不断。
第3招:表演性地大声朗
读绝大多数大人并没有接受过表演或专业朗读的训练,再加上平时工作之余比较疲惫,往往会选择很直白地为孩子读书。
这样做不是不好,只是还不够“疯”,不足以感染孩子而让孩子迷上阅读。
孩子天性喜动,好夸张,喜欢把什么事都当真。表演性的读书,正是要利用孩子这种可爱的天性,把他引入到阅读的殿堂中来。
大人绝不用担心自己的表演能力,孩子是世界上最宽容的听众,他不但会原谅你表演的“拙劣”,而且还会对你的努力报以最真诚的喝彩。为自己的孩子表演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第4招:重视孩子的每一个问题
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似乎有千万个“为什么”。
在亲子共读的活动中,孩子往往会提出许多的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交流机会,大人可不要忽视。
孩子在阅读中提问,大致有这样一些情形:对书中的语言不明白;对故事中的事件因果关联不明白;对故事中人物的关系不明白;对故事情节的处理不理解或不赞同;强烈地喜欢故事或故事中的人物;强烈地厌恶故事或故事中的人物;从故事中引发的联想;故事与现实的关系;看似无意义的问题;带有一定干扰目的的问题等等。
大人有时会在孩子的问题面前措手不及,主要是因为不太理解孩子提问的方式。所以大人需要特别多一分耐心,尽量理解孩子的思路,把他们真正的问题引导出来。实际上,当那些背后的问题被引导出来后,你甚至不需要回答,问题已经解决了大半。

第5招:和孩子轻松“聊书”与孩子聊书
通常也是从一些问题开始,但这些问题并不是要考察他是否理解正确,而是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想法来。
因此这种聊书应当是无压力的、发散性的、结论开放的。
钱伯斯特别强调,与孩子聊书最好以“说来听听”这样轻松的用语开始,而不要以“……是什么意思”这样有点儿咄咄逼人的口吻开始。
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与他人共同经历过某件事情后,共同参与者就这件事情有许多可以交流的话题,也更加容易在交流中获得认同。
亲子共读中大人与孩子的关系就类似这种关系。我们的真正目的是帮助孩子理解,并从中获得快乐。
所以重要的不是让孩子“答对”,重要的是通过交流使双方获得认同,大人对虚构故事与现实生活的理解也自然而然地传导给孩子。在聊书时,大人需要蹲下来,不要高高在上。
第6招:鼓励孩子自主阅读
阅读是一种技能,掌握任何一种技能都需要练习。在亲子共读中,除了大人为孩子大声读外,我们也应当鼓励孩子自主阅读。
从什么时候开始培养孩子的自主阅读习惯?大概从孩子能用手抓住卡片时就可以开始了。
这里可能有个概念问题,许多人认为自主阅读必须是要在识字量达到足够多以后,他们不认为看着图画的阅读也能算是阅读。
但是你只要细致观察一下拿着卡片琢磨的婴儿,还有一页一页翻着图画书念念有词的幼儿,你就会知道他们的专注程度一点不亚于捧着文字书阅读的大人。
对于婴幼儿而言,自主阅读的培养主要是注意力和习惯的培养,而从阅读对象中获取意义的交互作用,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加深。
实际上完全不识字的幼儿,翻着读过多遍的图画书,也能相当准确地一边翻书一边“朗读”,他们完全理解了那本书,只是暂时还不能区分字与字之间的关系。

第7招:阅读成长记录
孩子的成长大事,日常活动,童言稚语,都可以记录下来。大人时常翻看和回味,感到乐趣无穷。如果我们也能将孩子的阅读成长经历记录下来,不但会非常有趣,而且会对引导孩子阅读很有帮助。
最简单的记录是记下每个阶段孩子读过的书。
仅仅列出时间段和书名,就已经很有价值。不过,做这样的记录最好是能让孩子一起参与,而且以有趣的形式直观显示出来。
比如,每个阶段画一幅大表,类似列车时刻表,填入孩子在每个时间段读过的书;或者,挂一幅类似地图的图表,将书名写在小旗上,逐个贴在地图上。
还有个方法:做一些卡片,第一个卡片是虫子或龙的头,最后一个卡片是尾巴,书名写在中间做身体那些卡片上,孩子读的书越多,这个虫子或龙的身体就会越来越长,然后把它挂在房间里。
这种直观的记录对孩子是一种很好的刺激,他会迷上把图表填满或把龙的身体拉长的游戏,而这就意味着不断读下去。
更为细致的记录还可以包含阅读的方法和孩子的阅读反应,如对某些书的好恶,读某些书时提到的有趣问题,对某些书所做的评语,读完后的感想等等。
这样的记录,大人可以时常翻出来分析孩子的阅读发展情况,孩子也可以用来重温当时阅读的快乐情景,从而进一步重复阅读或进行延伸阅读。